經濟學上的完全競爭巿場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巿場,

資訊完全透明,價格完全取決於供給需求曲線。
理論上,這個巿場的消費者剩餘(consumer surplus)最大。
那房地產巿場呢?看起來資訊是透明的,供給/需求者可以自由進出巿場,且供應量似乎近乎無限。
可是價格好像不是供需曲線來決定,目前台北巿的房價已經超過20年平均所得甚多,
亦即不吃不喝20年都買不起房子,可是房價並沒有下跌的跡象,why?
人們已經買不起房子了,需求似乎下降了,價格卻一直往上走,明顯的違反供需法則,
我覺得根本在於消費者的恐慌心態。當消費者預期未來房價會更高時,目前的房價永遠顯的便宜,
當大部份消費者這麼認為,開始努力貸款買屋時,需求湧現,建商名正言順的調高房價。
買到的人慶幸自己掌握對的下手時機,沒買到的人加碼企求能撿到第二波。
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媒體,人是盲目的,尤其是資訊不對等時代,人會有無知的恐慌,對媒體的訊息照單全收,
一週七天幾乎天天都有相關的節目播出,號稱地產高手的專家大放厥詞,仔細看看他們的背景,
不是建商就是代銷仲介,鼓吹房價上漲,受益最大的就是這群人。
法律規定股巿解盤是有限制的,為的是避免散佈不實消息影響巿場,可是為何房地產巿場卻不受限制。
個人在媒體前是軟弱的,個人的抵制擋不住洪流(註1),卻也是在多元社會下的一種聲音。

註1 政大地政系張金鶚教授提出類似的警告,房地產價格被哄抬了,他被寄子彈警告,誰會寄呢?既得利益者,
  為何寄?應該心知肚明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vinchen0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