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焦距是指透鏡中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,既然叫簡單學攝影,就把學理和數學統統丟掉,

因為我也不懂,呵~

不論是單眼相機或是輕薄的隨身機,都會在規格表上標示它鏡頭的焦距,例如: 10mm ~ 35mm,

焦距的數字越大,表示可以Zoom In越大,相反則表示可以越廣角,假如還不了解,請看下圖範例。

017.jpg

17mm

024.jpg

24mm

035.jpg

35mm

050.jpg

50mm

070.jpg

70mm

100.jpg

100mm

135.jpg

135mm

300.jpg

300mm

*17~50 是用Tamron(湯姆龍) A16 17-50 F/2.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[IF]
*70~300 是用Tamron(湯姆龍) A17 70-300 F/4-5.6 Di LD MACRO
*所有範例是用Sony A700拍攝
*拍攝條件為 1/6s快門 + F5.6光圈 @ISO 200

 

用數字來辨別Zoom In/Out能力固然簡單,不過實際上也沒那麼Easy,不同片幅(註1)的鏡頭,

相同的焦距Zoom In/Out程度就不同,為能方便比較,通常都會用35mm片幅等效焦長為單位來比較。

各片幅的換算法不一定,例如Sony/Nikon/Pentax APS DSLR 就是x1.5,

邪惡帝國Canon就偏偏愛搞怪 x1.6 , x1.3 , x1.0 三種 , Olympus等4/3大廠則是 x2.0,

一般口袋型輕薄相機大約是x4。

這個公式有計算基礎,下一章節再細談。以上圖為例,就是17x1.5=25.5;24*1.5=36,以此類推。

自己拍風景的經驗,比較偏愛27mm以下的鏡頭,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機機簡易換算一下,

不夠廣角的鏡頭,常裝不下主題,尤其是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,像是歐洲著名的大教堂,

鏡頭不夠廣就沒法拍下全景。

焦距除了決定被攝主題大小之外,照片本身還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,請仔細觀察100/135/300mm這3張照片,

發現了嗎? 狐狸背後的kitty在焦距越長時越模糊,而且焦距越長,感覺好像和狐狸的距離也拉近了。

這兩個現象在後面的章節都會有Sample仔細說明。

 

*註1 巿面上主流相機以片幅區分為
全片幅相機,APS片幅相機,4/3片幅相機,一般消費機

所謂片幅大小就是CCD或CMOS感光元件大小,感光元件越大畫質越好,當然價格也越貴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